展開

柑橘類黑星病已進入發生季節,台中區農業改良場籲請果農掌握預防時機,以減少本病害之發生與蔓延

  • 發布日期: 2009-06-15

預警內容

每年6~8月間是黑星病感染柑橘類果實的關鍵時間,且正逢雨季,易引起該病害的潛伏感染,待果實接近成熟或轉色期才陸續出現病徵。本病害警戒區域包括台中縣(市)、彰化縣及南投縣各鄉鎮,為避免造成經濟損失,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呼籲農民儘速加強自有栽培園的預防及清園作業。,柑橘黑星病(Guignardia citricarpa (Mcalpine) Kiely 有性世代、Phoma citricarpa Mcalpine 無性世代)是柑桔類重要的病害,該病主要為害果實,亦可在葉片及枝條上潛伏,潛伏期間不易出現病徵,在溫度25~28℃間,吸收雨水或露水,則由子囊殼內孢子釋放彈射出來,經由風雨飛濺至柑橘上,成為初級感染源。孢子發芽後以附著器在果實表皮上附著,再以侵入釘直接貫穿潛伏於果皮內,受害的果實在生育期間並不顯現病徵,至近成熟時,果皮上開始出現紅褐色小圓斑,逐漸擴大為2~3mm,後轉為黑色不規則圓形,中央灰褐色微凹陷,周圍為紫褐色,黃暈。所有柑橘類皆會受害,以柳橙、檸檬最容易發病,其次為椪柑、桶柑及柚類等。,柑橘黑星病之預防適期為果實發育中果期間,應加強自有栽培園之清園作業,將罹病枝葉清除,並減少氮素肥料的施用,可降低發病率。預防藥劑可使用50%免賴得可溼性粉劑4,000倍+礦物油200倍或80%鋅錳乃浦可溼性粉劑650倍+礦物油200倍。
回頁首